在这场防疫大战中,钉钉迅速上线新产品的创新力、快速升级系统算力的进化力,以及支持防疫大战的责任力等,得以锻造、锤炼、考验,这些疫时能力有望常态化。

疫情肆虐,交通封行,城市封禁,一场牵动14亿人的全民防疫总动员,会让中国经济按下暂停键吗?

不会。

道路能封停,但经济仍未停摆:口罩防护工厂的流水线依然忙碌,火神山雷神山工地上的灯光彻夜通明,生鲜电商的快递小哥们马不停蹄,物流航线的飞机火车飞驰疾行,汇总疫情的信息平台变动不停······

在抗击疫情的当下,是什么支撑着中国经济平稳发展?

1.除了医护人员,谁还在前线?

在这场全民防疫总动员中,身在一线战场的不仅有医护人员,还有涉及多个行业的企业力量,他们不停向一线“输血”。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防疫大战中,食物的充足供给是底线。

为了支持防疫大战,蒙牛累计捐赠物资超过7亿元。蒙牛的员工散落在全国各地,却在疫时“停产不停工”,它是如何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转的呢?

今年的开工仪式,蒙牛有点特别,移到了钉钉在线视频会议上。蒙牛公司IT总监郑炯透露,春节前蒙牛就已有近2万名员工在钉钉上跨区域协同办公,疫情促使更多员工上线。正是基于这样的数字化工作平台,在线连接供应商和经销商,精准衔接各个环节,确保产品优质、新鲜。

在这场防疫大战中,包括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在内的防护物资,堪称防疫大战中的“军火”。

一度短缺的“军火”,曾让不少医护人员不得不“裸跑上阵”、“肉身抗毒”,数千名医护人员因此感染。更糟糕的是,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透露,“军火”短缺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在产能部分运转的紧平衡之下,如何精准的按需分配物质?封城封路之下,如何把原料运送到工厂,如何把成品运送到一线?

这样的考验,国内日化行业龙头广州立白跨越了。

疫情发生后,广州立白捐赠2亿元消毒类产品,配送到2119个定点医院。为了持续供应“军火”,广州立白已经在年初六全面复工,使用基于钉钉开发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嘟嘟”,用数据调度数万名员工高效协同,紧急保障产品供应。

可以看到,在线办公软件,同步提升了企业的供应链能力。

远在大西北的新疆,同样是防疫的一线战场。作为新疆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八点半便利店通过500多家门店,日均服务近16万市民。疫情发生后,八点半便利店依然平价供应米面粮油、蔬果食品、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各类必需品。

这要赖于八点半构建了高效的采购团队:在家办公的35名公司采购员工,利用钉钉和ERP软件在线协同管理,把3000多种商品采购进来,配送到500多家门店,物资分发有条不紊。

这场全民动员的防疫大战,绝非单打独斗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合力的持久战。

正是基于在线办公等技术平台的支撑之下,中国企业才能在防疫大战的紧要关头,持续不断为防疫一线运送紧缺的“弹药”和“粮草”,并在员工相互隔离的条件下迅速运转起来,把生活必需品配送到千家万户,保障了封在城里、村里的市民、村民的正常生活。

2.钉钉登顶,在线办公更关怀员工

疫情之下,2月3日的复工潮之后,陆续有2亿人在家办公、视频会议,以及二十多个省份的学校、数千万名学生,通过钉钉直播“在线开学”。

2月5日,阿里旗下移动办公应用“钉钉”首次超过微信,在苹果手机端应用商店和MAC电脑端应用商店,钉钉下载量均跃居免费排行榜总榜第一名。

这也是苹果应用商店里,办公类应用产品首次跃居第一。

登顶背后,是防疫大战导致的需求暴涨。尽管,这看似一场前所未有的硬核考验,但经历过双11考验的阿里人,打得“得心应手”。

2月4日,在之前的服务器扩容基础上,钉钉的技术人员借力阿里云,在短短2小时内新增部署了超过1万台云服务器,一个短时间弹性扩容的新记录就此诞生——此前,微博为应对多位明星出轨时的流量暴增,一次性扩容的云服务器,也不过8000台。

为保障企业组织、教育医疗和政府机构办公需求,钉钉还宣布向1000万家企业组织免费开放全套“在家办公”系统,并将免费视频会议功能扩大至302方,各地学校也纷纷通过钉钉的在线课堂组织学生“在家上课”,共渡疫情难关。

2月10日开学第一天,60万教师变身主播,在线授课,超过5000万学生通过钉钉,在线上了学期第一课。

一些颇具科技温度的新产品也快速上线。

因为封路尚未回到一二线CBD的露西、莫妮卡,可能还蜗居在老家当“翠花”、“小芳”,早上来不及洗脸梳头化妆,就被急匆匆拉进视频会议。为此,钉钉紧急上线“美颜功能”供用户选择使用;

为关怀员工健康、推进防疫数字化,钉钉在春节假期抽调专门技术,于1月29日全量上线“健康打卡”产品,方便企业组织成员上报、实时统计健康状况。

产品推出后,迅速得到普及,有1亿人在钉钉上打卡报健康,仅蒙牛每天就有3.8万名员工“健康打卡”,为全面恢复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此外,在2月10日,杭州还率先推出了安全复工举措:所有企业通过阿里钉钉线上申报企业复工,员工建钉钉数字化“健康码”,避免工作场所发生员工感染事件。

在这场防疫大战中,钉钉迅速上线新产品的创新力、快速升级系统算力的进化力,以及支持防疫大战的责任力等,得以锻造、锤炼、考验。

钉钉,信得过。

3.疫时能力常态化,引领智能办公新风潮

K歌之王倒闭,中小旅游公司苦熬,西贝贾国龙“熬不过三个月”,等等,悲观论调扑面而来。

根据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的估算,春节假期的短短一周内,仅电影、餐饮零售、旅游三个行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

峰瑞资本针对100多名公司创始人的调研显示,创始人们短期最心焦的还是何时复工,以及如何提高在家办公的效率,“看样子2月底开工都悬”、 “办公效率下降不少”等等。

由于疫情的下行拐点仍未明确,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选择了在线办公,并再次延期复工,推迟到2月17日以后——可以说,远程办公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成为了企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企业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疫情是对公司组织力、凝聚力、执行力、调整力的极致考验,将成为企业界的一道分水岭:适时应变,完成新一轮数字化转型;固步自封,离倒闭怕就不远了。

任泽平预测,“居家隔离和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导致线上消费、线上教育、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等新的工作生活业态快速发展,很可能改变未来的工作和管理方式。”

这一预期在资本市场也达成共识,鼠年A股复盘以来,云办公板块已经接过了涨停的接力棒,多个在线办公概念股应势涨停。

而新兴行业危中求“机”的故事,在2003年非典期间,也曾上演。彼时,SARS让不少害怕出门的居民尝试网购,淘宝等电商平台开始从备选项变成了逐渐普及的“购物优选项”。

疫时崛起的需求变现为常态化需求,而钉钉等疫时积累的能力也将沉淀为常态化能力,从供给侧改革和需求升级两端,不妨作出大胆预测——在线智能办公的风潮,将会在疫情结束后继续发展;下一个现象级应用,指不定就是钉钉。

此次IEEE事件对于中国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中国学界作为群体力量的觉醒。这场特朗普政府推动的中美科技“脱钩行动”的本质(简称科技战,或者也被称为技术冷战),实际上是美国少数政客试图狙击中国崛起而发起的中美科技脱钩之战。这场战争不仅仅以中美两国的科技为筹码和代价,事实上也是将很多国家甚至所有国家都卷入其中的全球科技的颠覆性大破坏。如果任其恶化下去,不但可能分裂全球技术标准,颠覆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也将危及全球互联互通,毁掉互联网50年发展来之不易的成果,将成为全球整体发展的一场灾难,后果将不可想象。

因为它撕裂的将不仅仅是中美两国的关系本身,而是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界、政府界和科学界。所以,这场科技脱钩战,不但是反科学精神,也是反互联网精神,更是反人类新文明进程的。众所周知,超越国界的科学精神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基石,全球学术共同体是科技创新与发展的中流砥柱。天下学界是一家,学界是人类天然的全球化体系。纵观历史,50年前,科学界的努力不仅促成了互联网的诞生,也成为了50年来互联网发展和网络治理机制的核心力量。今天,捍卫互联网发展成果,维护全球科技发展正常秩序,将成为学界的重要使命。

目前,政府以政治权力为核心,产业界以商业利益为驱动,都有着内在不可调和的冲突与矛盾。而作为第三方独立力量的学界,以造福人类、维护公共利益、推动共同发展为目的。所以,中国学界完全可以在这场背离历史趋势的冲突中义不容辞地成为“反脱钩”行动的主导性力量。在全球冲突四起,纷扰不断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团结包括美国之内的全球各国的科学界,积极发出我们的声音,体现我们的力量。因为,我们站在正义的一方。正是今天推动科技脱钩的美国政客,直接背离了自己50年来催生互联网、促进互联网的初衷。

所以,此次IEEE事件,如果能够让中国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界因此觉醒,成为抵御这场科技脱钩战主要的制衡力量、全球协作和发展的稳压器,那么,将是一大幸事。在这场反脱钩之战中,中国学界能够扮演的角色,能够发挥的作用,真正蕴含的力量,可能会超过社会各界的想象,甚至会超过学界自己的自觉意识。因此,本人建议此次学界起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

1、与各种违背科学精神,违背损害全球学术共同体的行为作斗争;

2、对于这场影响全球发展的高科技脱钩之战,全球学界应该发出更多理性的声音,对其严重后果有更多客观的评估,拿出更多立足全球利益的独立、中立的思路与方案;

3、加强中美两国学界的交流和探讨,团结世界各国更多国家的学者,进一步做大做强“反脱钩”力量;

4、立足发展前沿和趋势,从中国发起全球性学术平台,遵循国际准则、自治文化和运行模式,构建新型全球学术共同体,为世界提供新的公共物品;

5、在当今智能化浪潮的今天,在AI、大数据等科技领域,进一步拓展全球合作,让学界在“专业领域”成为关键力量,有效抵消各种“政治干预”;

6、在科技成为全球新型基础设施的今天,更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公共政策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尤其是科技治理领域的建设,不再缺席,不再沉默。

应该说,迄今为止IEEE事件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初步体现了学界的力量。但是,我们还需要启蒙和唤醒更多的人,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行动起来。因此,这场冲突不会轻易偃旗息鼓,而很可能会不断衍变和扩大,成为持久战。时势造英雄,这一次,中国学界义不容辞。如果说,过去互联网50年是上半场,以美国学界为中心的全球学术共同体做出了最大的贡献,那么在已经开启的下一个50年,中国学界应该脱颖而出,成为新的引领性力量。

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中国学界在这场战争中,一定能不辱使命。因为,中国学界的崛起,将是中国科技崛起的基础,是中国创新引领世界的前提。